如何編織竹器? 所謂「編織竹器」,是以細長的竹篾條為材料,經由挑壓交錯進行編織器物的一種竹材工藝。在日治時期稱為竹細工,始於精細工法的一種代名詞。 編織竹器的製作可分為編織前的「竹篾製作」,將管狀竹筒剖成細狀竹條的前置工法,處理後的竹子又稱竹篾;開始編織的「底角側緣」,以及編織後的「塗裝工序」。 此篇文章主要講述如何以竹篾來編織出一件作品,基本分為四大步驟:「編底」就是編出器物的底部,作為竹細工的第一步,也是決定器物長寬和支撐度的關鍵;「折角」則是從平面(由經緯蔑所編織的底部)變成立體(尚未交織緯蔑的經篾)的轉角步驟;隨著經篾往上折彎形成立體,就能開始以緯蔑穿織經篾製作「側編」,也就是作品側面的編織,此時的編織能與底部一致,也能進行不同編織方法;「收緣」就是在作品完成後,收整最上面的竹篾,使其作品更加美觀和邊緣整齊。 點選圖片詳細閱讀 編織竹器:四道工序 1|編底編底又稱底編,簡單來說就是底部編織,為竹編工藝的第一步。主要以緯蔑(橫向的竹篾)穿過直線排列好的經篾(直向的竹篾)反覆交錯,讓底部面積達到所需的器物尺寸。編底的時候,不管整體的器形長怎樣,編底如同房子地基,以支撐度、穩定度為前提有二大重點:一是經緯蔑必須緊密交錯,從而保證使用器物的穩定度;二是以圓形、方形為主要底部形狀,建立支撐力的基本架構,然而,相對於圓形始於中心編織利於穩定,方形有著二種加強固定的方法,一是取更寬的竹篾交織在內,二是以二條竹篾交叉的方式。延伸閱讀:工藝製造:竹篾編織的7種基礎編法〈竹編工藝〉 圓形編底 方形編底(+寬竹篾交叉固定) 2|折角接下來則要進行平面變立體的步驟「折角」,就是給器物折出角度。當底部編織到所需器物的長寬尺寸後,就會停止增加緯蔑,然後將還沒交錯緯蔑的經篾向上彎折,形成一個立體的側面。方式是用一隻手將經篾抓穩,另一隻手使用長形的工具,然後以工具為支點,將經篾均勻地向上彎折,折出有對稱的角點。看似簡單的折角,也有二大重點:一,在確認好折角的位置後,要先浸濕竹篾,竹篾就會產生柔性而不易斷裂;二,折角完成後,在折角內部塞入短竹篾,能把角度的支撐力道提高。 3|側編當經蔑立起之後,就會進行側編,就是以緯蔑繼續交錯經蔑編出側面的編織面,編出所需的高度和形狀。這時候的編織可以與底部形狀相同,當然也能編出不同圖案。 4|收邊當竹器編織到所需高度後,就要開始「收邊」。又稱收口、收緣,就是將最上面的邊緣的竹篾收整固定。收邊的方式分為很多種,有將經蔑直接向內或向外折入緯蔑的、有拿一條寬的竹篾圍繞整個邊口固定的、也有使用特別編法製作上緣有裝飾性圖案的;常見於高級竹器,每一種竹器的收編都不同。 繞邊收口 翻折收口 包編收口 特約插畫師. 塗圖|https://www.instagram.com/topainto_1214/ 以上圖片、插畫、文字為極誌文化版權所有,若有商業授權需求請寄信至極誌文化洽詢。 Share your love 工藝星球 Articles: 84 Previous Post 物料百科|黃槿〈纖維工藝〉 Next Post 物料百科|香蕉絲〈纖維工藝〉 Related Posts 工藝製造:陶瓷器的施釉技法與釉藥〈陶瓷工藝〉2025-08-20 工藝製造:竹篾編織的7種基礎編法〈竹編工藝〉2025-07-07 工藝製造:陶瓷器的8種成形方式〈陶瓷工藝〉2025-07-03
\全台最新工藝展覽/活動投稿/ 歡迎各大展覽、活動策展人與地方特展,投稿關於您們的相關資訊工藝星球免費刊登在「The Latest Show」欄位,希望提供給在台灣各地旅行與在地人一個知道當地哪裡有展覽的最新情報。 投稿資訊 投稿郵件 [email protected] 投稿標題 請輸入以下格式:【展覽投稿】XXX展覽/活動:地點-XXX、時間-XXX 投稿需知 *經篩選後,確定刊登才有回信。 *郵件附上展覽/活動相關檔案。 *新聞稿不審稿,工藝星球編輯部以客觀性角度編輯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