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er your email address below and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竹篾製作0603

工藝製造|如何製作竹篾

當我們選好適合的竹材並鋸斷竹子,刮去堅硬的竹節之後,就能開始製作竹篾。竹篾製作可分為三個階段:外表處理的「刮青」;剖管成片的「對開」、「等份」、「劈薄」;竹片成形的「定寬」、「定厚」、「倒角」。

什麼是竹篾?

以單字來說,竹字頭的「篾」,指的自然是竹子。而竹篾是將中空管狀的竹子剖成細長條狀的竹片的一種工藝,可稱為竹篾、竹篾片或竹篾條。它是竹編工藝的基本原料。

基本竹篾,大約寬0.5-1cm、厚0.05-0.09公分;精細竹篾則是寬0.7cm、厚0.09公分。同樣是竹編器物,不同寬窄厚薄的竹篾會影響作品的整體視覺,越是細長的型態,越能展現精緻程度與販售價值。

當我們選好適合的竹材並鋸斷竹子,刮去堅硬的竹節之後,就能開始製作竹篾。竹篾製作可分為三個階段:外表處理的「刮青」;剖管成片的「對開」、「等份」、「劈薄」;竹片成形的「定寬」、「定厚」、「倒角」。

如何選材

抗彎度
3 – 5(年)
抗拉度
3 – 8(年)
柔軟度
1 – 2(年)
耐久度
5 – 6(年)
抗壓抗縮
4 – 6(年)
防蟲防霉
3 – 4(年)

可以分成外觀、年份、竹肉三個部分。

外觀:理想的竹材表皮,要有平滑觸感,竹節通直,色澤淡青雅緻,沒有刮痕與碰撞。若出現黑色的不規則的斑點,表示在生長時受到真菌感染或通風不良,加工時必須除去增加製作時間,也會影響使用期限。

年份:保持「存三去四不留七」的原則,意思是保存三年生的竹材,砍伐剛好四年的成熟度,不留下七年的老材。因為未滿四年的竹材含水量多、容易蟲蛀,長到七年就會變得生硬,造成劈製時的斷裂情況,又可根據竹編需求來判斷年份。

竹肉:抗彎與韌性的關鍵。看竹肉時,要有一定的厚度和彈性,如此製作出的成品,在使用的過程中,彈性的優勢可以延長期限,而竹肉的顏色,要是健康的嫩粉橘為佳。

如何刮竹節

刮竹節之前會鋸斷所需的竹桿長度。使用的器具是弓形手鋸,以左手握竹、右手握鋸子來回推拉鋸斷,取下的竹桿,要離竹節一公分的地方鋸斷,取下沒有竹節的竹 

因為竹節非常堅硬,要將之避開,而在長度不足、必須取下竹節的時候,就會加入刮去竹節的步驟,做法是,劈蔑刀呈15度角,一手的大拇指壓著刀面,一手的食指和中指扣住竹桿,慢慢地將長成凸面且堅硬的竹節圈刮到與竹平面相符。也因為竹節硬度的這個關係,挑選竹的時候,竹節與竹節的間距要越長越好。

竹篾製造:七道工序

1|刮青

製作竹篾的第一步,是刮去有斑有垢、質地不一的青色外皮。做法是由上至下。在透過竹青刮刀的反覆過程,露出自然光滑的竹子纖維,才能夠成為剖管成片的原材料。

2|對開

刮去青皮後的竹管,順著中心線的方向縱切,劈成二半。對開的時候,要將劈蔑刀的刀柄靠緊竹管,為了產生施力點,右手握刀,左腳下踩刀背,劈蔑刀與呈現垂直,沿著竹面轉動刀柄,竹就能均勻開裂。

3|等份

等份,就是平均分配竹子的寬度。

有二種方式,一是在竹子上畫好等份的標記,沿著標記向下淺劈,淺劈之後將刀與竹子平行,沿著劈紋借劈蔑刀來分開竹桿;另一種則是從對開後的二半,緊接著縱切下二半,形成四分之一,再以同樣步驟,劈成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又稱站蔑劈法。

4|劈薄

在劈薄的時候,最外層叫竹皮、內層為竹肉、中間稱竹黃,而需要根據厚薄,決定劈薄的次數,大約二到三刀。

首先,右手固定刀與竹面,左手緊捏竹條,將兩手貼緊,雙手同時將刀子擠進竹條,以邊切邊拉的方式,沿著竹的結構一刀刀地使其變薄。

5|定寬

剖管成片之後,手工會影響竹篾的差距,在經過定寬、定厚的修整,竹篾的差距會因此縮小,讓每條竹篾更加一致。

所謂定寬,就是用劍門刀(又稱定寬刀)的尖角部位在工作台上定出所需的寬度,從頭往尾部拉,經劍門刀刃處後,達成一致寬度,就是「定寬」。

竹篾製作-06
6|定厚

定厚與定寬的邏輯相同,這裡使用定厚台,透過螺絲決定厚度。做法是沿著竹篾的平面,小心地把過厚的竹面修掉,達到一致厚度,又稱修厚。

7|倒角

倒角,簡單來說,就是把劍門刀的尖角部位呈現兩個倒角。與定寬、定厚的做法相同,一手拉竹篾、一手壓竹篾,把竹篾邊緣削成圓角,目的是摸起來不能刮傷手是精緻竹篾的最後一步。

⚠ 以上圖片、插畫、文字為極誌文化版權所有,若有商業授權需求請寄信至極誌文化洽詢。
Share your love
工藝星球
工藝星球
Articles: 88